湖南门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湖南新闻 » 快讯 · 头条

快讯 · 头条

财政投入“力度”提升民生“温度”——省财政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

2022-01-16 12:00:01快讯 · 头条来源: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作者:
生态宜居、风景秀丽的开福区一隅。 新修的会同一中。 杨钦 摄 永州市回龙圩柑橘丰收,工人们正在选果。李世峰 摄 美丽家园。龚幸福 摄 溆浦县祖师殿镇赤溪村集中安置点群众喜迁新居。 通道卫健局党委开展“百名医生进村入户送医送药送服务”活动。 江华水口镇如意村农民之家

生态宜居、风景秀丽的开福区一隅。

新修的会同一中。 杨钦 摄

永州市回龙圩柑橘丰收,工人们正在选果。李世峰 摄

美丽家园。龚幸福 摄

溆浦县祖师殿镇赤溪村集中安置点群众喜迁新居。

通道卫健局党委开展“百名医生进村入户送医送药送服务”活动。

江华水口镇如意村农民之家,集村干部办公、群众休闲娱乐、读书、住宿于一体。李忠林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奉永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全省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温暖着广大百姓的心。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湖南财政坚持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同时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民生保障力度增加。

过去一年,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全省民生支出仍然占到七成以上。各项民生事业繁荣发展,乡村振兴蹄疾步稳,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一个个数据“刻度”,标注财政投入“力度”,提升了三湘民生“温度”。

财政投入真金白银,乡村振兴“马达轰鸣”

去年,因疫情影响,张家界旅游业一度按下“暂停键”。

防范化解因疫因灾返贫致贫风险,省财政及时向张家界市调度衔接资金3000万元支持稳岗就业,同时筹措1亿元资金用于张家界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文旅产业纾困解难。

调整优化财政政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湖南按照中央“设立五年过渡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出台“三不变”“三调整”财政帮扶政策(即,整合资金范围不变、整合权限不变、备案要求不变,调整实施期限、调整资金使用范围、调整资金统筹方式)。全省脱贫县继续实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安排脱贫县的资金,原则上要求总体增幅不低于专项资金平均增幅或不低于其他县的县均投入规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财力保障。

优化资金安排,湖南要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渡期财政支持规模总体稳定,并对1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倾斜支持。强化资金监管,去年省里派出7个组深入40个县,开展乡村振兴资金项目专项抽查行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省财政突出“三农”支持重点,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去年,省财政安排资金7656万元,完善全省种子库,打好种业翻身仗;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筹集资金72.09亿元,保障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奖补资金81亿元,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统筹资金5.67亿元,支持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湘猪产业集群加速构建。

春节临近,湖南涟源天柱山禽业专业合作社生意愈发火爆,订单不断。“财政扶持给力,合作社增收势头不减。”省人大代表、合作社理事长龚光辉说,去年,合作社在玉米等原材料上涨、鸡价下跌的情况下,不仅获得了财政扶持资金,还申请到了贴息贷款,顺利渡过难关,收益越来越好。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湖南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去年,整合资金18.35亿元,支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深冬,油茶主产县邵阳县,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沿山起伏,郁郁葱葱。去年,省财政统筹各类专项资金共计62417.6万元,支持油茶产业发展,撬动社会资金、融资贷款等投资约31亿元,全省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108万亩。

“湖南大力打造油料、水果等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油茶已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省人大代表、湖南贵太太茶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楷锋说,在邵阳、衡阳等地,油茶产业越来越强。

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去年,省财政统筹资金7.3亿元,支持改(新)建100万户农村户厕和1000座农村公厕。整合中央、省级资金2.25亿元,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安排奖补资金3.9亿元,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全省基本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水果产业不断壮大、十八洞天然山泉水远销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吸引了各地游客……元旦期间,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行走,产业强、村容美,党建引领、乡风文明,一幅幅乡村美景正被村民绘制在进村道路一旁的文化墙上,惟妙惟肖。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省财政集中财力支持。去年,省本级统筹安排年度衔接补助专项资金51.2亿元,其中,对13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每个县单独倾斜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新增发放小额信贷34亿元,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民生保障力度增加,“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就业、养老、就医、就学,是老百姓最关切的事,堪称“民生之急”。一年来,省财政对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有力保障了“就业有岗、老有所养、就医有床”。

稳就业,就是稳增收。去年,湖南下达就业补助资金32.25亿元,其中省级投入4亿元,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下达省级调剂资金4.01亿元,支持各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脱贫群众职业技能。全省就业形势稳中向好,脱贫人口务工人数超244万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当老龄化社会来临,老有所养成为大家的心头热盼。湖南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省财政会同人社部门按照4.5%的增幅全面完成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113元/月,居中部省份第一。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去年,全省新建5000张特困供养床位,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45%。全面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实现“应养尽养”。争取中央补助7169万元,用于建设居家养老床位和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看病难、看病贵,曾经让百姓生活大打“折扣”。

加大医保惠民生,让百姓福祉更有“质感”。湖南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去年,全省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水平达到580元每人,全省筹集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规模达到49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达到321.6亿元。

以前,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高发病症,特别是农村妇女,因为经济压力,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近几年,情况大为好转。”省人大代表、君山区柳林洲街道办事处濠河村妇联主席周培兵说,财政出钱,开展“两癌”免费筛查、救助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因病致贫,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大力实施卫生惠民工程,推进优势医疗资源扩容。湖南投入2亿元建设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制定“1+1+10”方案,建设1个国家精神医学中心、1个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神经、老年、骨科等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群众就近看病更加方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了90%以上。

大事难事看担当。做好疫情防控,事关民生,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对疫情,省财政启动疫情防控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资金保障。积极推进全省3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73个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安排4亿元专项债支持标准化隔离场所建设,从医保基金归集新冠肺炎疫苗采购资金66.86亿元,做好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稳定有序,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增进最普惠民生福祉

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去年7月16日,长沙市民陈颖将上班路上随手拍的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大家纷纷点赞留言:拍出了“高原蓝”的感觉。

湘资沅澧“四水”水质愈发优良,蓝天白云渐成常态。刚刚过去的2021年,湖湘儿女惊喜地发现,生态环境获得感有了显著增强。

良好的生态,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秉承这一理念,湖南财政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使用呈现出总量持续增长、机制逐步健全、管理日益增强、成效不断显现的良好态势。

湖南以山水林田湖草试点为契机,通过“争资引流”,实现山更青、水更绿、林草多样化。

打造绿色生态屏障。争取中央资金15亿余元,用于全省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争取中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补助资金1.5亿元和中央低产林改造补助资金1.35亿元用于国土绿化和油茶林营造,安排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4.1亿余元。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湖南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对全省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等工作。支持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以及宜章县莽山、衡阳县江口鸟洲国家重要湿地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全省湿地保护面积达1079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七成左右。1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兰科植物、珍稀雉类等极小种群拯救性保护及原生境保护修复工作、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有序开展。

寒冬凌晨,辰溪县一群穿着橘色马褂的环卫工人出现在各个路口,成了这座城里最先苏醒的人。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资金投入,群众生活环境越来越美。”省人大代表、怀化市辰溪县环境卫生管理所丛海蓉说,在财政的大力投入下,辰溪县修建了生活垃圾处理厂,确保生活垃圾日清日运,从源头上推动全县生态环境向“美”转变。

蓝天不是一天绘就。省财政将生态环保作为重点方向,加大省级支持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省财政共下达生态环保类资金240.4亿元。

美好环境既要政府发力,也要社会托举。湖南坚持“防”“治”并举,筹措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实施。积极拓展市场化投入方式,省财政牵头设立全国首支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基金总规模12亿元,其中首期规模为3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土壤污染防治,省财政出资10亿元认缴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积极推介绿色发展项目。去年11月22日,省政府成功发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碳中和”专项债券,发行规模7.7亿元,期限20年。为全国首支发行的“碳中和”政府债券。

促进生态固碳。去年,省财政累计安排35.22亿元支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工作,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59.96%,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推行“绿色采购”。去年,湖南发布了第十批和第十一批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目录,共评审认定了153家企业的475个两型产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新发展理念,湖南财政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

文章评论